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开云全站 > 新闻动态 > 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来历与背后的故事:作者是谁?
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来历与背后的故事:作者是谁?

发布日期:2023-09-14 14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05

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来历与背后的故事:作者是谁?

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原本是电影《风云儿女》的主题歌曲,却在田汉作词、聂耳谱曲的创作过程中,田汉还未将歌词写完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,被关押在龙华监狱。在狱中,田汉巧妙地将歌词写在两个烟盒的背面,趁家属探监时将其带出。当聂耳接到歌词时,他已准备前往日本,立刻着手谱写初稿,并向朋友展示和征求意见。但由于时间紧迫,他未能及时修改,便将曲谱带到日本。

聂耳在日本停留短短几天,便完成了曲谱的修订,并迅速寄回电影公司进行组合录音。随着电影《风云儿女》的问世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,广为传唱。

田汉的原诗意境深远、慷慨激昂,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:“起来,不愿做奴隶的人们,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。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,每一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。我们万众一心,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,前进,前进,前进!”与后来影片中唱的相差无几,应该是作曲者聂耳根据音乐特性进行了微调。聂耳在日本期间,对曲谱进行了更为精细的修订。日本朋友们提前聆听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,聂耳自己也非常满意。

在1935年的初春,身在日本的聂耳,心系祖国,他以激昂的旋律,开云全站谱写了一首首振奋人心的歌曲。这一年,他寄回了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曲谱,由孙师毅和司徒慧敏转交给《风云儿女》摄制组。然而,三个月后,聂耳在异国他乡不幸溺水遇难,年仅24岁的他,成为了时代的绝唱。

岁月流转,时光荏苒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,人民政协齐聚一堂,商讨国歌的选定。此时,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建议——将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作为国歌。这一提案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,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。他们认为,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中有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”之词,似乎预示着战争与危机,与新中国的和平氛围相悖。

然而,徐悲鸿坚定地表示:“这没有什么不合适,法国就有以战斗性的《马塞曲》作为国歌的先例。”周恩来总理也支持他的观点,认为中国人民虽然获得了自由,但未来的路仍然充满挑战和危机。我们应该像徐悲鸿所说的那样,居安思危,时刻警醒。

就这样,1949年9月27日,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。这首歌,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开云全站,更是时代的呼声,它激励着我们居安思危、奋发向前。



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